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课堂教学改革 > 《三角形的内角和》教学设计

《三角形的内角和》教学设计

2021年06月21日 15:09:20 访问量:370 作者:崔爱玲

三角形的内角和》教学设计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和美第一小学 崔爱玲

教学目标:

知识与技能:通过剪、拼、量等办法,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°

过程与方法: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、动手实践能力,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。
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形成科学实验态度,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,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。

教学重点: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°。

教学难点: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°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质疑导入,引出新课

师:我们已经学习了,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

生抢答:锐角三角形,钝角三角形,直角三角形。

(教师把三角形贴在黑板上)

师:那你能以最快的速度画出一个三角形并说出它的名称吗?提高一点难度,请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。

师:怎么了?画不出来?这是为什么呢? 那这么看来,三角形的角里面一定藏着奥秘。

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,想不想?板书课题。

二、动手操作,探究新知

1.介绍内角、内角和,并提出猜想

师:看老师的板书,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?

生: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?

师:谁来帮他解答?

生:三角形有三个角,这三个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。

师:一起来标注一下∠1、∠2、∠3(学生到黑板上的三角形上标记,其他同学在学具上标记。)

师:还有想要提问的吗?

生: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呢?

生:把这三个角的度数加在一起就是三角形的内角

师:(相机板书:∠1+∠2+∠3)那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?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。

师:有同学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。猜的对吗?(板书“180°?”)同学们你们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,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。

2.小组合作,动手操作验证猜想

1)独立思考,尝试自己动手验证。

2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,进一步操作学习他人方法。

3操作完成后,组内组织语言准备汇报。

3.汇报交流,得出结论

预设1:我们小组是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了三角形的三个角度数,分别是50度60度70度,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。

师:还有哪个小组是用量角器量的,和他们测量的结论不同,有179度和181度。(板书)好,刚才咱们是用量角器量的,那么其他小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?

预设2:我们小组是用剪拼的方法,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,然后再把3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,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。

师:你们小组真有创意啊!可以不用再一个角一个角来量,就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°你们可真了不起啊!

师:还有其他的方法吗?

预设3:我们小组是用撕的方法。我们是用手把3个角撕下来,然后再拼,结果也能拼成一个平角。

师:真会动脑筋,不用工具也行

预设4:我们小组是用折的方法,我们尝试着把三角形的3个角折到了一起,发现了三个角也组成一个平角。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°

师:同学们真是了不起,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种方法一起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°

师:刚才在用量角器量的时候为什么有的小组测量的结果有的是179°或者181°

生:在我们日常学习中都会存在测量的误差,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是很准确!

师:同学们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,都要注意测量误差,把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。

师: 回想一下,刚才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?

拓展应用

师:同学们你们真的是太棒了,可以自己研究,自己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。那你们能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?

1.请看课件这里有两个三角形,拼成一个新的大三角形之后,此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(   ),说理由。

2.课本67页第一题:独立完成,全班汇报订正。

3.课本题,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。

本课小结

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?

板书设计

三角形的内角

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

1+2+∠3=180°

量:180°

拼:平角=180°

折:平角=180°

画:平角=180°

教学反思

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,知识与技能目标并不难,但我认为本节课更重要的,是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,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,领悟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,以及在探索过程中,培养学生实事求是、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,同时,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中,开拓思维、提升能力。基于以上理念,本节课,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、动手实践、猜想验证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,并在教学过程中谈话疑,引导探究;组织讨论,适时启发帮助。使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。

在教学中一些不足之处,如:学生汇报拼法时,应再给学生准备新的三角形,让学生把撕拼的过程完整展示。还有学生汇报完四种方法后,教师课件展示两种验证方法的过程,是否还有必要?这是我的疑惑。

课堂生成“画”的方法,真的很意外,孩子们的想法超出我的想象,我并没有预设到这个方法。以后还应该多尊重孩子,多给孩子时间充分思考、探讨、交流,会有更多的发现。

总之,本节课力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,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,让学生学会数学、会学数学、爱学数学。在教学过程中,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教育资源,课堂的生成大于课前的预设,如何有效的利用生成、有效的进行评价,是我该思考的问题,也是我今后课堂的努力方向。

1

 

编辑:傅小丽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喀喇沁教研网 特此声明。